top
请输入关键字
【百廿校庆专题】原核工业部张文青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回母校 向新葡萄8883国际官网捐赠《两弹一艇人物谱》书籍
2018.05.02

2018年4月27日下午,由新葡萄8883国际官网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新葡萄8883国际官网主办,新葡萄8883国际官网院友会承办,原核工业部张文青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回母校暨《两弹一艇人物谱——与国家命运结缘的人们》捐赠仪式在北大英杰交流中心举行。北大新葡萄8883国际官网1951级老院友、原核工业部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张文青先生偕夫人赵士绮女士等家人莅临现场。新葡萄8883国际官网党委副书记夏定国">夏定国教授、新葡萄8883国际官网离退休工作部陈凯老师、新葡萄8883国际官网综合办公室主任张清平老师等与新葡萄8883国际官网学生代表一同参加活动。


活动现场

夏定国">夏定国副书记主持并做简要致辞,介绍了张文青老院友从北大求学、留学苏联,到投身核工业等生平经历。张文青院友1951年考入当时北大新葡萄8883国际官网的化工系,后被公派赴苏联学习原子能方面尖端科技,是新中国第一个钚元素留苏博士;回国后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从事钚研究28年,后调至核工业部总部机关,先后在核工业发展研究中心、政策研究室和国际合作局任处长、主任、顾问专家等职。张文青院友始终以一腔热忱关注和支持着北大新葡萄8883国际官网,新葡萄8883国际官网重建后,张文青院友加入了北平大学新葡萄8883国际官网校友会,历任副会长和常务副会长,积极热诚地参与到服务院友、支持学院发展的工作中。


张文青院友


夏定国">夏定国副书记

在座谈中,张文青院友首先向北大迎来校庆120周年表示祝贺,指出今年也是周恩来总理诞辰120周年,以及戊戌变法120周年,回顾往日风云,中国一路走入新时代,可歌可泣。张文青院友今年86岁高龄,离开北大已66年,但一直与北大有密切联系。他回顾了当年在红楼上课、往返于沙滩与王府旧校址之间,以及在天安门参加活动等等往事,表示虽然只在北大生活了一年就转入天津大学,但在校时期的学习生活和名师教导使他受益颇深。


上:50年代在苏联科学院学习原子能专业的中国研究生及实习生合影(左三为张文青)
中:1987年张文青参加第六届亚太地区核能会议
下:1988年以朱训(右四)为团长的欧美同学会代表团在阿拉木图访问冼星海故居(左二为张文青)

张文青院友1955年大学毕业后进入国务院第三办公室,自此改换专业,一生参与中国核工业的创建和发展事业,对其间经历的光荣与困难时刻历历在目:上世纪50年代,面对摆脱帝国主义的核威胁、建设本国核工业的迫切需求,中央在慎重考虑后做出决定:原子弹研究,势在必行,集全国之力研发“两弹一艇”。数十万科技工作者团结一致、自力更生,经历了苏联撤走专家、三年自然灾害等难关,在极端艰苦条件下“拼着一股劲”,先后成功进行了原子弹、导弹与核弹结合、氢弹等实验。“两弹一艇”的成就捍卫和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激发了国人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张文青院友认为,这些成果的意义在于不但是技术的突破,也在于成就伟大事业的时候出现了伟大的精神,“事业高于一切,责任重于一切,严细融入一切,进取成就一切”的核工业精神,对于今天国家提倡原始创新、掌握核心技术,有着重要意义。

在座谈中,张文青院友介绍了《两弹一艇人物谱——与国家命运结缘的人们》并将其赠送给新葡萄8883国际官网,夏定国">夏定国副书记代表学院接受赠书并向张文青院友颁发捐赠证书。该书分两个部分介绍了“两弹一艇”研制过程中涉及的科学技术与专家,以及领导与干部人员,对当时的工作组织架构和推动因素做了梳理,站在客观角度对某些事件和人物进行了重新评价。张文青院友指出,这是一部“为国留史,为民留记,为人物留传”的作品。此前有一些出版物披露了我国核工业建设的部分情况,但真正翔实报道和记录的作品出现还是在2000年之后。此书相比之前的作品是一种极大补充,更多地介绍了各个领域做出重要贡献的、曾是无名英雄的人,其中许多精英今已不在人世,正可谓是“干惊天动地事,做默默无闻人”。张文青老院友深情地评价这一代人为“货真价实、物美价廉、经久耐用”。他本人带领第一批中国军用钚研究工作者,为当时国内尚是空白的铀钚分离实验打开出路,从而为中国核工业做出卓越贡献。作为青年科研人员,他与钱三强、王淦昌、彭桓武、邓稼先等两弹元勋也有幸相熟,成为此书最好的见证人。他说,“母校培养了我,这本书的出版恰逢其时,能以此书为母校尽微薄之力,不仅是对老一辈的缅怀,更是对新一代的激励。”


夏定国">夏定国书记代表学院向张文青院友颁发捐赠证书

张文青院友娓娓道来的讲述令在座师生深受感动。夏定国">夏定国书记表示,新时代的长治久安有赖于老一辈人默默无闻的工作提供的保障;4月26日北大新葡萄8883国际官网新楼开工,将建设院史馆,《两弹一艇人物谱——与国家命运结缘的人们》将作为第一批陈列品,作为工学精神不灭的纪念。正如张文青院友所言,伟大的事业造就伟大的精神,中华民族历经五千年忧患屹立东方,靠的正是代代中国人生生不息、代代相传的这种精神。


张文青院友发言手稿

耄耋之年的张文青老院友为此次活动准备了厚厚的发言手稿,对专业术语和时间节点记忆清晰、驾轻就熟,在随后的交流环节里与师生促膝谈心,亲切随和。对于如何看待工学发展,什么样的人才能够适应时代要求等问题,张文青院友认为当今科技进步飞速,“打个盹都会失去机会”,在发展上确实取得了很多成绩,但不可否认的是还有短板,社会风气也比较浮躁,科研方面缺少愿意“坐冷板凳”的人员。他表示,这个问题的本质在于、不管在任何领域都要下功夫,如想有所突破,首先要熟悉这个领域的方方面面,对信息具有敏感度,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实干精神,最后就是要有责任感。他还与师生交流了对于生活用能源采用核能的看法,以及当年在从事保密事业的同时如何维护家庭生活等等话题。老一代人无论对国家、对事业还是对家庭,都抱着纯洁无私的情感,与家人互相信任尊敬、志趣相投,多年共同生活、相濡以沫的经历,令师生感叹不已。

老院友还以习总书记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前行”勉励在座师生。“只要国家好了,我们这一辈子活得值”,一番赤忱剖白引起了满座掌声,使此次活动成为对新葡萄8883国际官网120周年校庆的最好献礼。


张文青院友与家人合影


参加活动人员合影